时间:2022-01-17 点击: 次 来源:不详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血糖高,我们大部分人会认为是药物没作用或者是饮食方面出了问题,但是影响血糖的因素很我,除了药物等,自己的心情也相关重要,只是有的糖尿病友不清楚而已,今天给大家讲一下! 65岁的糖尿病患者张师傅,自从8年前得了糖尿病,就每天心里念叨着这事,觉得自己戴上了“糖尿病”的帽子,成了不健康、不完整的人。所以心理老想着糖尿病为自己带来的困惑,一直放不下来! 最近几年,由于血糖控制不好,视力逐渐下降,张师傅更加悲观难受了,总想着眼睛怎么也看不清,病也冶不好,其他器官估计也会都坏掉。越想越害怕,有时甚至会想,自己是不是离死不远了。整日悲观叹气,血糖也忽高忽低。血糖越不稳,越觉得自己要不行了,胡思乱想惶惶不可终日。 心情对血糖的影响有多大?随着医学人员对糖尿病研究的不断深入,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糖尿病这种疾病的影响了。这里面的心理因素也就是指的心情,那么心情对血糖和糖尿病的影响有多大呢?请看下面的介绍。 临床发现,糖尿病人如果常常心情紧张、焦急忧虑、发怒、绝望、忧郁、沮丧或激动使病情加重,乃至出现酮症酸中毒,原因就是情绪紧张使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,交感神经的兴奋升高,与此同时脂肪分解加速,产生大量酮体,而出现酮症。 恰恰相反,当糖尿病人的心情是安全和满足时,糖尿削减,胰岛素需要量也减少,因此糖尿病患者心情稳定、思想乐观,有利于血糖的下降,对糖尿病的控制是有帮助的。 的确,和其他疾病的患者一样,糖尿病患者也经常出现不良的情绪波动,包括焦虑、恐惧、悲观、失望等,如果对这些负面情绪放任不理,在某些患者身上便会形成病理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。因此疏导不良心理,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,也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之一。 要克服对糖尿病的恐惧,首先就要了解和认识它。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,其发病人数正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多。不少患者,特别是年轻的患者查出糖尿病后,认为糖尿病是高龄病症,对自己患病觉得不能相信,不可理解,并伴有强烈的恐惧和焦虑悲观情绪。实际上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是多元化的,除了遗传、肥胖、饮食、运动不足等原因外,情绪也是其中一方面,并且发病年龄也出现年轻化的趋势,只有正确认识对待自己的病情,配合医生的治疗,才是对病情最有利的方式。 部分老年患者或糖尿病早期的患者症状较轻或者无明显症状时,认为无非就是高血糖,对身体无大碍,拒绝进行治疗或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;亦或是不了解糖尿病的危害,对病情满不在乎,对治疗产生抗拒心理,却殊不知糖尿病会对自己的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影响,病情严重者,还会出现多种并发症,严重者会导致死亡。消极的治疗态度会延误治疗的时机,导致病情加重,或是产生并发症对身体造成更多伤害,而另一方面,除了外部治疗,心理状况的波动对糖代谢的影响也很大,消极的心态会更加不利于糖尿病的治疗。 糖友们应该认识到,目前的医疗条件下,糖尿病虽然不能被根治,但是通过合理的生活习惯,良好的饮食运动和适量的药物摄入,糖尿病症状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。糖尿病患者应该在医生的帮助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积极面对和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,充分的认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、常见病,通过有效控制,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工作,应当树立起长期和疾病作斗争的决心。 糖尿病患者还要学会自我调节,以积极的态度了解糖尿病,正确认识其发展过程、治疗方法和预后、勇敢的面对疾病,积极配合医生治疗,加强人际沟通,解除心理恐慌,也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。必要时可接受心理专家的心理疏导,以一种持续的、较好的心理状态去应对糖尿病带来的压力,积极配合治疗,良好的控制血糖,延缓并发症的出现,能增强患者的信心,减轻心理压力。 同时,在心理护理中,社会的外部支持是建立良好心态的关键。糖友的家人、亲属和朋友、同事等应该给予患者最大程度的支持和鼓励;为糖友营造一个积极友好的治疗氛围,帮助糖友调整心态,纾解心理压力,积极治疗和调整生活习惯,帮助糖友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,战胜病魔。 摆脱坏心情,让血糖好起来的方法: 1、阅读 多看一些关于糖尿病的书籍、杂志等,了解得越多,就越有信心应对面临的各种问题,不必过于担心和焦虑。 凡事要从容对待,冷静思考,面对各种突然打击时,努力做到“神安而不惧”。 2、合理宣泄 糖友苦闷的时候,可以主动向亲人或朋友倾诉内心的烦恼,以摆脱不良情绪的控制。 3、转移注意力 不妨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,如听音乐、练瑜伽、参加集体活动(如聚餐、爬山)等,都能使心情舒畅,消除苦闷。 4、自我鼓励 用某些哲理或名言名句安慰自己,鼓励自己同痛苦、逆境作斗争,自我提醒或暗示,也能调节情绪。 5、来糖友圈交流 糖友圈是糖友交流的平台,在这里大家一起互帮互助,学习控糖的经验,渲泄心中的情绪,有什么不想对家人或朋友说的,都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,排解心中疑惑。 |